134 8052 3247
134 8052 3247
開云官方入口 開云網址江蘇省無錫市體育中心體育館內,幾十架航模飛機在燈光下劃出銀亮弧線。靈巧躲閃,精準轉向,穩穩懸停,穿越障礙后的利落爬升……近日,第二十六
開云官方入口 開云網址江蘇省無錫市體育中心體育館內,幾十架航模飛機在燈光下劃出銀亮弧線。靈巧躲閃,精準轉向,穩穩懸停,穿越障礙后的利落爬升……近日,第二十六屆“飛向北京·飛向太空”全國青少年航模競賽總決賽舉行,5000余名青少年上演了一場科技與勇氣的較量。
“單是穿越山洞、穿越時空隧道、飛越高山這些任務名稱,就藏著不少巧思。”三亞航協會長李凡指著場地上錯落分布的障礙裝置介紹,室內遙控電動直升機障礙項目采用精細的記分制,440分的滿分體系里,每個動作都像一道關卡——直升機著陸時對降落區域的精準控制,穿越直徑30厘米的圓圈需保持機身的水平穩定,漏做任何一項任務都無法重來。此次三亞航協派出的91名選手,都是從區賽、市賽一路闖過層層選拔的佼佼者,最小的僅7歲。
這些室內航模項目藏著獨特的“親和力”。賽事技術申訴委員董洪鋒蹲下身,拾起一架失控墜落的航模固定翼飛行器——全透明薄膜材質的機身薄如蟬翼,重量不到25克,展開的機翼上還貼著孩子手繪的彩色圖案。“室內項目不受風雨影響,教室走廊就能練,特別適合在學校推廣。”董洪鋒說,“孩子們操控的不只是模型,更是在鍛煉空間規劃能力和應急反應力。”
11歲的衛有博已經是第三次站上總決賽賽場。這位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楓涇小學的五年級學生,去年曾在室內遙控固定翼任務賽中使用“蜻蜓360”薄膜機斬獲一等獎。“第一次比賽時,模型剛起飛就撞了桿,我當場哭了。現在知道,急著飛反而會出錯。”他的夢想是成為航模教練,“要教更多小朋友看懂圖紙,知道為什么機翼要做成流線型”。
一旁的科技輔導員錢祖棟翻著訓練日志,本子上密密麻麻記著每個學生的進步:誰從不敢碰遙控器到能獨立完成全套動作,誰學會了用膠帶修補破損的機翼,誰在模型墜落后主動分析氣流影響……“學校把航模社團當成‘第二課堂’,寒暑假每周進行訓練,平時周末也不停飛。”他笑著說,最驚喜的是看到孩子們的變化:以前遇到難題就撂挑子的學生,現在會捧著摔碎的模型說“再試一次”,課堂上沉默的孩子,在社團里能眉飛色舞地講飛行原理,“這比任何獎狀都珍貴。”
航模的魅力正在于把課本里的知識變成可觸摸的實踐。資深教練顧磊展示著一組對比圖:十年前的航模設備里還帶著笨重的電池盒給設備供電,如今的飛控系統已集成在指甲蓋大小的芯片里,新材料讓機身強度提升3倍卻減重一半。“你看航模固定翼機翼的上反角度,藏著物理課的力學知識;航模直升機的旋翼轉速,關聯著數學的角速度計算。”顧磊認為,航模就像個“知識轉換器”,讓孩子們在調試、飛行、修復的過程中,把抽象概念變成具象認知,“這正是科學教育該有的樣子——不是灌輸知識,而是點燃好奇。”
場館角落,參賽小選手正用鑷子夾著碳纖維絲修理直升機的尾翼。她的模型在訓練中撞了桿,機身裂開細縫,是教練教她用碳纖維貼紙修補好的。“現在我知道,飛機不怕摔,怕的是不敢再飛。”
每當孩子們手中的航模穩穩著陸,場邊便爆發出歡呼。總局航管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教育部白名單賽事,‘飛北’賽事早已不是簡單的競技舞臺。這些在操控中學會專注、在失敗中懂得堅持、在協作中收獲成長的孩子,或許還不能完全理解科技強國的深意,但他們手中的遙控器,已經在悄悄撥動未來的齒輪。”(轉自7月31日《中國體育報》05版)
國家體育總局通訊地址:北京市東城區體育館路2號郵政編碼:100763聯系電線網站聯系電線
Copyright ? 開云中國科技集團 版權所有 備案號:隴ICP備202100046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