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8052 3247
134 8052 3247
聚燦光電2025年半年報點評:募投產能釋放,第二增長曲線.94億元,同比增長19.51%:歸母凈利潤1.16億元,同比增長3.43%:扣非后歸母凈利潤1.1
聚燦光電2025年半年報點評:募投產能釋放,第二增長曲線.94億元,同比增長19.51%:歸母凈利潤1.16億元,同比增長3.43%:扣非后歸母凈利潤1.13億元,同比增長8.12%,經營性現金流凈額3.97億元,同比增長63.07%。聚焦主業,產銷兩旺。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為13.76%,同比下降0.84pct;凈利率為7.34%,同比下降1.14pct。25年上半年期間費用率4.85%,同比增加0.26pct。整體業績符合預期,第二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63億元,創單季度營業收入歷史新高。隨著募投項目產能的持續釋放,公司在產品策略、產品結構、產品布局、客戶服務、直顯推廣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得益于市場需求的敏銳洞察、營銷策略的精準匹配,以Mini直顯、車用照明背光等為代表的高端產品占比持續攀升,產品結構不斷優化。產銷兩旺營運強勁,主營業務發展穩健,登加營運效率優化,推動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大幅提升。
募投產能持續釋放,第二增長曲線明確。為提升紅黃光與藍綠光芯片在應用中的協同能力,公司開辟業務第二增長曲線萬片紅黃光外延片、芯片項目”。當前月產能10萬片的生產設備基本到貨,部分工序設備處在調試階段,產能正處于快速爬坡期。隨著募投項目產能的持續釋放公司成功實現從單色系向全色系LED芯片供應商的戰略轉型,產品矩陣全面覆蓋照明、背光、顯示三大核心應用領域。全色系產品矩陣、強有力品牌效應,對于公司提升市占率、鞏固市場地位、拓展利潤增長點具有積極推動作用,第二增長曲線明確。
傳統升級,新應用拓展,市場穩步增長。LED照明二次替換需求將超越首次替換及新裝需求,疊加城市化進程加快與市政亮化需求增長,預計到2028年LED照明市場中的需求將有約78%源自二次替換,成為照明市場增長的引擎國內層面“以舊換新”、三千億特別國債等政策推動終端需求擴容,Mini/MicroLED、車用LED、農業照明及UV/IRLED等新興領域成為核心增長引擎MiniLED作為電視市場高端技術代表,出貨量增速顯著。新能源汽車快速幅起,車載應用快速起量。龍頭企業加速向高附加值業務轉型,在細分應用領域深耕細作,Mini/MicroLED、農業照明、車載照明、教育照明、UV/IRLED等應用領域不斷開拓,市場規模穩步增長。
風險提示:LED行業的競爭格局惡化,產能釋放不及預期,產品結構優化不及預期,下游需求不及預期。
持續加大研發,民機業務有望成為公司第二增長曲線,公司實現營收2.10億元,同比減少32%,實現歸母凈利潤0.20億元,同比減少67%。3月17日,江航裝備發布2024年年報。2024年,公司實現營收10.93億元,同比減少10%,實現歸母凈利潤1.25億元,同比減少35%。
1、受訂單交付節奏變化等因素影響,2024年和2025Q1公司業績承壓。2024年和2025Q1,受市場環境和公司產品訂單交付節奏變化等因素影響,公司業績承壓,2024年,公司營收10.93億元,同比減少10%;2025Q1,公司營收2.10億元,同比減少32%。盈利能力方面,受產品結構變化、行業政策和市場價格影響,2024年,公司銷售毛利率34.84%,同比降低3.54pcts;2025Q1,公司銷售毛利率27.81%受收入規模減少、毛利率下降、研發投入增加等因素影響,2024年,公司歸母凈利潤1.25億元,同比減少35%;2025Q1,公司歸母凈利潤0.20億元,同比減少67%。
2、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營收規模減少影響下費用率有所提高。2024年,公司研發投入1.61億元,同比增長3%,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14.72%,同比提高1.8個百分點;2025Q1,公司研發投入0.33億元,同比增長5%。受營收規模同比減少影響,費用率有所提高,2024年,公司四費費率23.85%,同比提高2.73個百分點,其中,研發費用率11.63%,同比提高2.05個百分點;2025Q1,公司四費費率16.93%同比提高1.62個百分點。3、民機業務有望成為公司第二增長曲線年,公司民機業務取得新突破,在民機技術能力提升方面,公司完成了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AG600氧氣系統產品隨機適航工作,同時開展多型民航客機氧氣系統機組、旅客、便攜全構型復雜系統的集成以及惰化防護系統的研制,并攻克了多項系統關鍵技術,完成了樣件研制;在批產交付方面,公司完成AG600、C909、AC系列直升機的批產交付工作;在民機維修業務方面,公司持續開拓民機PMA產品市場,完成波音737NG客機空氣分離裝置PMA產品交付四家航空公司,取得四家航司合格供方資格,為公司PMA產品市場進一步推廣夯實了基礎。我們認為,發展國產航材既有助于實現航空制造、維修供應鏈自主可控同時也是降低航材采購成本的重要措施,民機業務有望成為公司第二增長曲線億元,對應當前股價PE分別為65、53、43倍,維持“買入”評級。風險提示
業績短期承壓,后續增長動能明確。受重大項目確認節奏波動的影響,公司2025H1實現營業收入16.8億元,同比-41%,實現歸母凈利潤1.61億元,同比-32%。其中Q2實現營收8.5億元,同比-52%,凈利潤0.79億元,同比-34%。收入與利潤短期承壓主要系上年同期聯電新加坡項目集中施工,而本期新項目尚處準備階段所致。
聯電新加坡項目收入確認完畢,VSMC項目有序銜接。2025H1公司新加坡市場收入9.87億元,同比-18.1%,收入占比58%。推算聯電項目剩余收入已經于上半年確認完畢,新加坡VSMC項目開始初步貢獻收入。受國內市場需求疲軟影響,國內市場收入6.56億元,同比-60.4%。
16.9%,同比提升5.9pct,凈利率9.56%,同比提升1.2pct。2025H1財務費
用為0.2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0.48億元,對利潤產生較大擾動。財務費用的大幅上升主要源于新加坡分公司持有的美元定期存款,因美元對新幣匯率波動導致匯兌損失增加。預收款保障未來收入確定性,擬派發中期分紅。公司2025H1經營性現金流凈流入8.8億元,收現比達到145%,主因公司收到較多預收款,在手合同負債余額達11.0億元,顯著高于2023年聯電新加坡項目啟動初期水平。由于重大項目收入確認前已提前鎖定大量預收款,回款安全墊充足,后續收入加速兌現亦具備較強確定性。公司擬派發中期分紅,分紅總額2.13億元,股利支付率133%。充沛現金流與低資本開支支撐高分紅持續性,當前年化股息率約5.5%。投資建議:維持盈利預測,維持“優于大市”評級。全球半導體產業受地緣政治因素影響,供應鏈加速向東南亞轉移,新加坡憑借政治中立及關稅優勢成為半導體企業避險首選。亞翔集成作為半導體潔凈室工程龍頭,依托母公司資源接連斬獲新加坡重大半導體廠務訂單。當前新加坡半導體產能建設需求旺盛,公司有望持續獲取海外重大項目訂單,而當前市場低估其海外業務持續性,未來估值修復空間可觀。預測公司2025-2027年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4.77/8.16/7.13億元,每股收益2.24/3.83/3.34元,同比-25.0%/+71.1%/-12.7%。
7月21日,公司發布公告,公司近日分別與某J貿公司、某客戶簽訂了完整裝備系統總體外貿產品國內采購合同和某型號光電系統訂購合同,合同總金額為6.85億元人民幣。
1、公司連續獲得海外訂單,體現了國際市場對公司作為可靠、先進完整裝備系統總體供應商地位的肯定。目前,公司已獲批多款完整裝備系統總體產品的外貿出口立項,與具有相關出口權的J貿公司形成了戰略合作關系。近日,公司分別與某J貿公司、某客戶簽訂了完整裝備系統總體外貿產品國內采購合同和某型號光電系統訂購合同,合同總金額6.85億元人民幣。本次與客戶簽訂的合同,是公司繼前次完整裝備系統總體型號項目在海外實現批量訂貨后,在海外市場取得的又一大批量訂單。公司連續獲得海外訂單,體現了國際市場對公司作為可靠、先進完整裝備系統總體供應商地位的肯定,為后續更多外貿訂單的簽訂奠定了基礎。
2、在完整裝備系統總體領域,公司已經實現了從某一品類到多品類、多領域的跨越式發展,內銷外貿空間廣闊。2024年3月,公司披露與軍貿公司簽訂完整裝備系統總體外貿產品合同金額3.34億元。2025年7月14日,公司披露與客戶簽訂了某型號完整裝備系統總體產品采購協議,協議金額8.79億元,該協議簽訂金額為后續將簽訂的大額訂貨合同的部分預付價款。2025年7月21日,公司披露分別與某J貿公司、某客戶簽訂了完整裝備系統總體外貿產品國內采購合同和某型號光電系統訂購合同,合同總金額6.85億元。公司在完整裝備系統總體方面的能力和地位已走到了先進行列,完成了從“跟隨”到“引領”的跨越。在國際市場,公司已成功躋身國際高端完整裝備系統總體供應商之一,打破了西方傳統巨頭在該領域的長期壟斷格局。同時,國際市場的嚴苛要求和實戰化應用經驗,將有助于國內完整裝備系統總體領域的研發與升級,進一步推動公司相關技術標準的提升和裝備性能的優化,將提升公司后續在國內多品類完整裝備總體型號項目上的競爭力。我們認為,未來公司完整裝備系統內銷外貿有望迎來共振發展。
3、公司發布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業績拐點凸顯。公司2025年上半年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1.5-1.9億元,同比增長735%-957%,主要是由于原延期的型號項目類產品恢復交付,且與某貿易公司簽訂的完整裝備系統總體外貿產品合同已完成國外驗收交付,同時公司大力擴展民品領域,紅外芯片應用業務需求快速釋放,營業收入大幅增長,銷售規模的增長帶來利潤同步增長。我們認為,下半年在公司完整裝備系統總體產品開始大批量交付的情況下,公司業績將進一步加速增長。4、我們預計公司2025-2027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1、61、77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68、8.54、12.45億元,對應當前股價PE分別為69、54、37倍,維持“買入”評級。風險提示
2025H1常熟銀行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3.33%、1.10%,分別同比+0.05pct、+0.02pct。在低利率背景下,銀行業營收和利潤整體承壓,而常熟銀行經營基本面壓力并不突出,營收仍有向上動能,預計2025全年常熟銀行營收利潤將保持優異表現。資產負債規模擴張雙雙提速資產方面,2025年6月末公司總資產規模約4013億元,較年初增長9.46%;其中,貸款余額約2515億元,較年初增長4.40%,占總資產62.67%。
撥備覆蓋率490%,與今年一季度大體持平。在保持較高撥備安全墊的同時對公司利潤提供充分支撐。
預計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公司將會保持穩健的資產質量水平,且較高的撥備空間以及優質的不良水平對未來公司信用成本和利潤空間可能有深遠的積極影響。
常熟銀行25H1營收動能顯現穩定向好勢頭,低利率環境下企業盈利能力具有韌性。我們預測企業2025-2027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為12.67%、12.60%、12.17%,對應現價BPS:10.52、11.92、13.43元。使用股息貼現模型測算目標價為9.00元,對應25年0.86x PB,現價空間22%,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震蕩,不良資產大幅暴露,息差壓力大;業績快報僅為初步核算結果,具體財務數據請以公司正式財報為準。
事件:公司公布了2025年1-6月主要經營情況。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簽合同總額為2.5萬億元,同比上升0.9%。房地產業務合約銷售金額1745億元,同比下降8.9%;合約銷售面積63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3%。
新簽合同穩健增長,有力支撐未來業績。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簽合同總額2.5萬億元,同比+0.9%;其中建筑業務新簽合同額2.32萬億元,同比+1.7%。細分業務來看,房屋建筑新簽合同額1.49萬億元,同比-2.3%;
基礎設施新簽合同額8237億元,同比+10.0%;勘察設計新簽合同額64億元,同比-11.1%。基建新簽增長較快,房建新簽合同也相對穩健。
房地產業務保持行業領先地位。地產業務方面,1-6月合約銷售額為1745億元,同比-8.9%;合約銷售面積633萬平方米,同比-3.3%。雖然房地產整體銷售有所下降,但銷售規模行業領先,同比降幅也遠優于行業整體。上半年公司新購置土地儲備520萬平方米,截至期末土地儲備為7627萬平方米,土儲資源豐富。整體看,在行業周期性下行下,公司房地產業務穩健,彰顯公司的競爭實力與業務韌性。2024年業績下降近一成五,2025Q1業績有所修復。公司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21871.5億元,同比下降3.5%,實現歸母凈利潤461.9億元,同比下降14.9%。其中房地產銷售費用增長及計提減值帶來凈利潤降幅大于營收下降。2025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553.42億元,同比增長1.1%;歸母凈利潤150.13億元,同比增長0.6%。2025Q1業績實現同比轉正。在近年房地產及建筑業經歷周期性下行之下,公司業績相比同行穩健。重視分紅,股息率具備吸引力。公司重視分紅回饋投資者,上市以來累計現金分紅達1040億元,分紅占凈利潤約20%。2024年公司分紅率為24.3%,比例創上市以來新高,按照當前股價股息率約4.5%。公司持續穩健的分紅派息,并且股息率較高,在低利率環境下具備吸引力。
總結與投資建議:作為全球建筑業龍頭,在近年房地產及建筑業經歷周期性下行過程中,公司業績相比同行穩健。年內新簽合同保持穩定增長,特別是基建新簽增長較快,將有力支撐未來業績。而房地產業務銷售規模行業領先,作為央企持續經營穩健,逆市中有望進一步提升市場占有率。公司2025Q1業績同比轉正,下半年業績持續修復可期。同時公司多年來穩定分紅,股息率較高,具備吸引力。根據wind一致預期,公司2025-2026年EPS分別為1.16元和1.2元,對應當前股價PE分別為5.08倍和4.9倍,給予“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房地產優化政策出臺力度低于預期,樓市銷售下降。基建投資增速低于預期,帶來行業需求下滑。公司新簽合同低于預期,房地產減值計提高于預期。公司市場份額提升及業績增長低于預期。分紅不及預期。
寧波銀行披露2025年上半年業績快報。公司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72億元,同比增長7.9%,實現歸母凈利潤148億元,同比增長8.2%,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13.8%。
資產規模穩定增長。公司2025年二季度末資產總額3.47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1.0%,同比則增長14.4%,保持較為穩定的擴張速度。其中二季度末貸款總額1.67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3.4%;存款總額2.08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3.1%,主要得益于一季度存款增量較大。公司2025年二季度末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資產2200億元,較年初增長5.6%。二季度末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9.65%,資本充足。
營收利潤增速略有回升,ROE繼續回落。公司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
372億元,同比增長7.9%,增速較一季報回升2.3個百分點;上半年實現歸
母凈利潤148億元,同比增長8.2%,增速較一季報回升2.4個百分點。公司2025年上半年實現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13.8%,比去年同期下降0.9個百分點。不良率、撥備覆蓋率基本穩定。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公司不良貸款率0.76%,較年初和一季度末均持平;2025年二季度末撥備覆蓋率374%,較年初下降15個百分點,環比一季度末回升4個百分點。整體來看,公司不良率、撥備覆蓋率均保持平穩,資產質量穩定。公司目前撥備覆蓋率仍然較高,有助于維持未來凈利潤的穩定增長。投資建議:公司快報數據顯示的整體表現較為穩定,與一季報相比變化不大,目前公司撥備覆蓋率仍處于較高水平,有助于維持業績增長的穩定性。我們維持盈利預測不變,預計公司2025-2027年歸母凈利潤292/316/341億元,同比增速7.6%/8.4%/7.8%;攤薄EPS為4.27/4.64/5.01元;當前股價對應的PE為6.4/5.9/5.4x,PB為0.78/0.71/0.64x,公司2025年動態股息率估計為3.6%,維持“優于大市”評級。
行業深度調整已成共識,25Q2多數酒企業績承壓。白酒行業當前正處于“政策調整、消費結構轉型、存量競爭”三期疊加的深度調整階段。25Q1產量持續萎縮,同比降幅擴大至7.1%;高端價格倒掛,消費重心下移,主銷價格帶從300-500元下沉至100-300元。近日,多家酒企發布業績預告,25Q2營收及利潤普遍承壓,部分酒企表示Q2商務宴請和宴席等傳統消費場景持續承壓,市場恢復節奏放緩。
營收利潤穩步提升,25年定調務實增長。15-24年,公司營收/歸母凈利潤復合增速分別為+11.0%/+9.9%。受益于高端化及省外擴張,公司總營收穩步提升,24年首次突破30億元,同比+18.6%。凈利潤方面,受成本攀升影響,20-22年公司凈利潤出現階段性回調;23年開始實現正增長,主要系高端產品放量所致。25年公司定調增速與行業趨勢一致,目標實現總營收32.8億元(同比+8.6%),凈利潤4.1億元(同比+5.2%),穩中求進。
結構升級延續,凈利率降幅收窄。公司近年產品結構核心表現為高端突破、中端穩固,低端收縮。高端系列(300元以上)占比由22年不足15%升至24年18.8%,成為核心增長引擎;中端系列(100-300元)持續穩固基本盤,24年產品收入占酒類營收51.2%;低端系列呈現顯著收縮趨勢,25Q1產品收入同比-31.7%。受銷售費用率激增影響,公司21-23年凈利率逐年下滑;24年受益于銷售費用率同比下調,凈利率降幅有所收窄。
25Q1省內市場瓶頸凸顯,省外市場增速放緩。25Q1省內營收同比為+1.1%,較24年+16.1%的全年增速下滑顯著;25Q1省外營收同比為+9.5%,雖顯著高于同期省內增速,但較24全年14.7%的增速仍有所放緩。面對行業壓力及市場擴張瓶頸,公司在省內市場進行渠道精細化運營,重點強化宴席場景綁定,實行配額制避免庫存積壓;省外市場將甘肅、青海、新疆打造為核心根據地,同步推進山西、寧夏市場整合。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24年公司分紅率為64.0%,股息率為2.6%,創上市以來新高。我們預計2025-2027年公司收入為33/37/43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5/5億元,對應EPS分別為0.8/0.9/1.0元。考慮公司結構升級勢能向上,省外擴張空間仍足,參考可比公司估值水平,我們給予公司25年27xPE,目標價22元,維持“優于大市”評級。
國內音頻SoC龍頭廠商,下游客戶廣泛。中科藍訊專注于無線音頻SoC芯片的研發、設計與銷售,形成涵蓋藍牙耳機芯片、藍牙音箱芯片、智能穿戴芯片等八大產品線,廣泛應用于TWS耳機、智能可穿戴設備等無線互聯終端,客戶包括小米、TCL等知名品牌。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優化庫存周轉,未來將圍繞“AI賦能、技術領先”戰略拓展Wi-Fi和視頻芯片領域,向十大產品線邁進。
TWS市場復蘇,公司持續深耕。TWS白牌市場正處于新興需求與海外市場共同驅動的復蘇階段。2016年AirPods開啟TWS時代,行業曾迅猛擴張,后因消費電子需求放緩及市場高滲透率增長趨緩。但辦公、游戲等場景新需求,加上印度、非洲等新興地區因消費水平提升與價格下探,推動市場復蘇。技術上,藍牙技術改進讓白牌TWS音質接近有線耳機,契合價格敏感消費者;新興市場智能手機滲透加速,為高性價比白牌TWS帶來增長動力。企業通過與小米等品牌合作筑基,優化降噪算法、研發音效技術,以技術創新破局,提升產品認可度。
全球藍牙音箱市場穩定增長,公司競爭力不斷提升。全球市場中,藍牙音頻傳輸設備出貨量及便攜式音箱市場規模穩步增長,市場集中度高,中國在全球市場中占據領先地位。公司在芯片量產方面成果顯著,訊龍三代BT896X系列芯片應用于多款智能設備,具備高品質音頻體驗和AI語音交互等功能,推出的LE Audio方案及相關技術可滿足中高階音箱市場需求,與多個品牌合作推出的產品獲得行業認可。
多維度深耕新興領域,構建技術與市場雙驅動格局。智能穿戴領域,全球可穿戴腕帶設備市場穩步增長,中國及新興市場需求強勁,公司完成智能穿戴方案全產品布局,高低階芯片系列滿足不同客戶需求;無線麥克風市場應用場景廣泛且全球銷售額持續增長,品牌競爭激烈且低價產品占比高,公司推出多系列芯片適配不同需求,其無線麥克風方案成行業領先;其他領域,中國AIoT SoC芯片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公司形成八大產品線架構并推出Wi-Fi和視頻產品線,在AI玩具領域打造“芯片+算法+內容”一體化方案,與百度智能云、火山引擎合作引入大模型,AI眼鏡作為下一代個人終端,公司芯片應用于多款智能眼鏡支持多種功能,未來持續布局AI端側領域。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我們預測公司2025-2027年營業收入分別為23.34/28.61/34.32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9/4.9/6.0億元,對應當前P/E倍數為31/25/20倍。可比公司2025-2027年平均P/E估值達53/39/29倍,公司估值低于行業均值。考慮到公司在技術積累和客戶資源等方面具備顯著優勢,疊加產品多矩陣布局帶來的業績彈性。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風險提示:終端市場發展不及預期的風險,技術迭代風險,宏觀環境風險
2025年半年報點評:1H25業績大增表現亮眼;在手訂單同比增長74%
事件:7月24日,公司發布2025年半年報,1H25實現營收2.9億元,YOY+84.8%;歸母凈利潤0.38億元,YOY+2147.9%;扣非凈利潤0.36億元,去年同期為-0.01億元。業績表現符合市場預期。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續實施技術領先戰略,深耕原有產品線(機載/彈載/商業航天/無人裝備等),單個型號價值量較之前型號大幅提升。我們點評如下:
訂單大幅增長;彈載類增速最快。1)單季度:2Q25,公司實現營收2.1億元,YOY+93.8%;歸母凈利潤0.30億元,YOY+133.8%。2)利潤率:1H25,公司毛利率同比下滑1.9至48.1%;凈利率同比提升11.9至13.0%。3)訂單:截至2Q25末,公司在手訂單6.08億元(含口頭訂單),同比增加73.71%。隨客戶需求大幅增加,公司相關產品訂單快速增長,上半年新增訂單中,彈載增幅最大,機載和其他類增幅較大,同比新增AI類訂單。
1H25機載營收實現翻倍以上增長;持續加大AI方面布局。2025年上半年,分產品看,公司嵌入式計算機營收:1)機載:營收同比增長115.3%至2.0億元;2)彈載:營收同比減少19.7%至0.10億元;3)星載:營收同比增長49.6%至0.18億元;4)無人裝備:營收同比減少25.3%至0.06億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憑借新技術、國產化、低成本等優勢,獲取更多新項目,同時推進新技術平臺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在下一代航電總線、超高速板間互聯總線、圖像感知與AI智能處理、AI信號處理、邊緣存儲等多個技術方向上取得持續性進步。
經營現金流有所改善;定增打造星載/無人方向競爭力。1)費用:1H25,公司期間費用率同比減少26.0至29.1%,其中,銷售費用率同比減少4.4至4.1%;管理費用率同比減少4.2至8.2%;研發費用率同比減少16.9至16.4%,主要系股份支付費用減少所致。2)應收/存貨:截至2Q25末,公司應收賬款及票據9.2億元,較年初增加9.7%;存貨3.3億元,較年初增加44.3%。3)現金流:1H25,公司經營活動凈現金流為0.3億元,去年同期為-0.02億元。4)定增:7月1日,公司公告,擬定增募資不超過2.134億元主要建設“無人裝備及商業航天嵌入式計算機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構建無人裝備和商業航天專線,提升制造效率,滿足航天級產品質控要求,并增強整體產能儲備。
投資建議:作為特種行業嵌入式計算機模塊產品的核心供應商。公司在深耕機載、彈載等領域的基礎上,拓展了無人機、低空經濟、商業航天等領域的應用;早期布局的AI技術也將在2025年貢獻營收。我們預計,公司2025~2027年歸母凈利潤分別是1.20億元、1.79億元、2.38億元,當前股價對應2025~2027年PE分別是49x/33x/25x。我們考慮到公司在特種嵌入式計算機行業的龍頭地位及在無人機、AI等領域的拓展,維持“推薦”評級。
公司2025年二季度營收及凈利同環比提升。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7億元(同比+27.9%),歸母凈利潤0.63億元(同比+42.3%)。其中,2025年二季度營收1.22億元(同比+28.4%,環比+6.4%),歸母凈利潤0.32億元(同比+35.8%,環比+6.3%);毛利率41.0%(同比+2.3pct,環比+1.3pct),凈利率25.9%(同比+2.3pct,環比-0.4pct);總費用率11.7%(同比-1.4pct,環比+3.4pct);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0.44億元(同比+86.70%),銷售現金回款比例提升,現金流狀況改善。業績增長主要得益于新能源、AI智能數據中心等行業持續高速發展帶動芳綸紙需求增長,產能利用率進一步提升降低單位成本,以及高附加值產品占比增加等。公司芳綸紙產品核心競爭力增強。2025年上半年,公司核心產品芳綸紙營收2.27億元(同比+22.76%),占總營收95.45%,仍是主要收入來源。芳綸紙毛利率41.91%(同比+4.09pct),主要受益于產能利用率提升和原料成本下降,單位成本同比下降。從應用領域看,新能源汽車領域持續增長,拳頭產品YT510W增速超40%;變壓器、蜂窩芯材等領域實現突破,帶動銷量增長;數據中心、特高壓、航空航天等項目推動高附加值產品占比提升,進一步增厚利潤。復合材料業務體量小但增長迅速,上半年營收0.10億元(同比+1185.27%),毛利率2.85%(同比+30.59pct),主要因子公司民士達先進制造在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等領域的業務步入正軌,產銷量快速釋放。
募投新型功能紙基材料項目如期投產。公司通過實施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新建生產1500噸新型功能芳綸紙產品項目,繼續擴大芳綸紙的產能,規模效應和成本優勢將進一步顯現,有利于提高行業市占率。項目達產后,公司芳綸紙理論產能將由目前的3000噸提升至4500噸。期內,該募投新型功能紙基材料項目如期投產,噸紙能耗較老產線%。
市場拓展與技術創新雙輪驅動。市場端,公司積極布局全球市場,海外市場營收0.52億元(同比+10.71%),占總營收21.79%。同時,引入外籍銷售人才,深化“鐵三角”營銷模式。技術端,上半年新獲授權發明專利7項,“間位芳綸紙”獲評“國家專利密集型產品”,“航空航天蜂窩芯材用芳綸紙”入選“山東省低空領域重點產品名單”,技術壁壘持續鞏固。
風險提示:項目投產不及預期;原材料價格上漲;下游需求不及預期等。投資建議:公司為國內芳綸紙龍頭,國產替代進程或將加速。我們維持公司2025-2027年歸母凈利潤預測為1.38/1.70/2.00億元,對應EPS為0.94/1.16/1.37元,當前股價對應PE為44.6/36.2/30.7X,維持“優于大市”評級。
瑞芯微是國內 AIoT SoC 芯片領域的領軍企業。 公司依托二十余年集成電路設計經驗,圍繞大音頻、大視頻、大感知、大軟件持續創新,構建了覆蓋高端旗艦、機器視覺、音頻專用等全場景處理器矩陣,深度賦能智能座艙、機器視覺、工業控制等近百條產品線,并協同比亞迪、科沃斯等頭部客戶推動各行業智能化升級。受益于 AIoT 需求強勁復蘇, 2024年營收創新高,凈利潤達 5.95 億元,智能應用處理器芯片是核心增長引擎。
公司業務從復讀機芯片起步, 2014 年后戰略轉型布局智能物聯市場。公司通過榕樹戰略持續迭代自研 IP,其 NPU 支持 3B 參數級端側模型部署,視頻處理 IP 實現多維度突破。同步深化陰陽互輔生態,主 SoC芯片(陽片)與電源管理、無線連接等周邊芯片(陰片)協同,形成覆蓋工業、汽車電子、消費電子等百行百業的完整解決方案。
汽車電子領域公司聚焦智能座艙、車載音頻、儀表中控及車載視覺四大產品線協同布局。 智能座艙市場規模高速擴張,技術向先進制程和 AI化演進,瑞芯微 RK3588M 芯片已量產多款車型,服務廣汽、上汽等主流車企。車載音頻市場智能化加速,國產化潛力較大,公司 RK2118M等方案獲超 20 個定點項目。車載視覺市場達千億規模,單車攝像頭量達 4.4 顆, RV 系列芯片提供高性能 AI 視覺方案。瑞芯微通過多產品線推進國產智能化方案落地,深化與車企合作。
中國機器人產業高速發展,公司布局極具前瞻性。 公司構建了覆蓋主控、視覺、音頻三大方向的完整芯片方案。旗艦主控芯片 RK3588 和 RK3576提供高算力低功耗,分別支持工業服務機器人實時決策和割草機器人視覺識別。視覺芯片 RV1126K 具備寬溫特性與 AI 感知,用于電力巡檢等場景, RV1109 則專為掃地機避障導航優化。音頻芯片 RK2118 和 RK3308提升語音交互體驗。公司與科沃斯等企業深度合作,其芯片方案廣泛應用于工業自動化、消費服務及特種機器人,支撐多場景智能化升級。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 我們預測公司 2025-2027 年營業收入分別為43.80/55.14/68.71 億元,歸母凈利潤為 10.6/14.3/18.5 億元,對應當前 P/E倍數為 63/47/36 倍,當前股價及市值對應可比公司平均 P/E 為 67/49/38倍。考慮到公司作為國內 SoC 行業領軍企業所具備的競爭優勢,旗艦芯片 RK3588 領銜的多條 AIoT 產品線在下游市場占有率正穩步攀升,我們看好公司憑借高算力芯片的卓越性能,在汽車電子、機器人、機器視覺等新興智能應用領域搶占市場先機、開拓嶄新增長點的戰略布局。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風險提示: 市場競爭風險,核心人才流失風險,供應鏈穩定性風險,下游需求持續性風險。
收入分析:內銷:預計Q2收入同比高個位數增長,相較Q1低個位數增長已有邊際提速,主因國補拉動下景氣抬升,參考奧維廚小零售額Q1/Q2各+2.5/+17.3%;外銷:預計Q2下滑,相較Q1同比雙位數增長降速較多,主因Q1提前出貨,Q2面臨關稅和高基數壓力。
Q2歸母/扣非凈利率各-0.6/-0.8pct,外部壓力下仍保持韌性,預計其中:
1)毛利率或有下滑,其中內銷核心品類結構優化下,毛利率保持穩健;外銷面臨關稅和銷量壓力,預計毛利率低于約定的18%;2)費用率嚴控,主要資源投向優勢品類、持續提高營銷效率;3)另投資收益因利率走低而有所下降。
內銷行業競爭+外銷關稅擾動的雙重壓力下,公司業績穩健彰顯韌性。展望H2:內銷國補延續+創新驅動戰略,公司有望持續跑贏行業;外銷對美敞口較小且炊具已越南出貨,全年SEB關聯交易指引維持+5%。
經營穩健,收入利潤有望穩定增長。2024年受下游制造業不景氣影響,公司整體訂單、收入承壓。但2025年開始,隨著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大陸內外部分制造業需求有所恢復,且公司產品及解決方案覆蓋下游客戶生產運營全流程,并積極推廣AI產品,公司訂單、收入有望穩健增長。
工業軟件國產化替代持續,份額有望繼續提升。公司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客戶粘性強,壁壘高,且公司在制造業下游多個領域,如裝備制造、電子、汽車零部件等細分賽道積累了豐富的行業Know-How經驗,且公司解決方案性價比高于SAP等外資企業,在國產替代浪潮+公司自身的核心產品、客戶壁壘加持下,公司的ERP、MES、PLM份額有望持續提升。
AI應用品類豐富,持續助力制造業企業數智化轉型。公司積極擁抱海內外大模型,以雅典娜數智原生平臺為底座,基于行業Know-How以及深度積累的客群資源,推動AI在垂類場景如裝備制造、零部件制造等行業持續落地。AI有望為公司帶來收入增量,打開新的成長曲線。
盈利預測與評級:我們預計公司2025-2027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06/2.81/3.62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32.34%/36.43%/28.70%,當前股價對應的PE分別為62、46、35倍。我們選取和公司處于同一行業、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AI為主的賽意信息、漢得信息、泛微網絡作為可比公司,25-27年可比公司均值PE為64、52、43倍。鑒于公司深度的客戶資源及行業Know-How經驗,疊加AI應用全面布局,未來份47.30額有望持續提升,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1、下游景氣度不及預期風險。公司客戶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和流通行業,12,836.88受宏觀經濟波動影響較大。2、競爭加劇風險。制造業數智化方案供應商整體格局
海南礦業:復星集團控股,鐵礦石業務保持較高毛利率。公司由復星高科和海鋼集團共同出資設立,目前已形成民營控股、國有參股的穩定股權結構。公司聚焦上游資源產業,主要從事戰略性金屬礦產和能源礦產的勘探、開發、采選、加工及銷售業務。公司鐵礦石地采原礦產量實現連續三年達產,長協及戰略客戶銷量占比同比提升約20個百分點。2024年公司油氣、鐵礦石(自采及加工)、鐵礦石(貿易及加工)Kaiyun官網登錄入口 開云網站及其他業務營收占比分別為48.41%、37%、10.50%、4.08%。其中,鐵礦石(自采及加工)毛利率45.77%,同比增加1.90個百分點;鐵礦石(貿易及加工)毛利率10.94%,同比增加5.36個百分點。公司塊礦產品在弱市中展現了較強的抗周期能力,全年塊礦結算均價較市場基準價上浮約16個百分點,保持了較高毛利率。
“鐵礦石+油氣+新能源”三輪驅動,資源儲量豐富。鐵礦石采選業務是公司的基石產業:石碌鐵礦具有豐富的資源儲量和較高的礦石品位,公司創新采用強磁、重選、跳汰等選礦技術,主要成品礦為高爐塊礦和鐵精粉,主要用途系提供給鋼鐵企業冶煉成生鐵和鋼材,塊礦產品能替代硅石作為高爐爐料的酸性配料,優化爐況并降低煉鐵綜合成本。油氣業務是公司第二增長曲線:公司油氣業務產量連續三年增長并在2024年創歷史新高,其增長主要來自八角場氣田及馬來西亞油田在持續高產的基礎上實現超產。公司全資子公司洛克石油具備從勘探、評估到開發、生產交付的全周期業務能力,目前主要油氣項目位于中國四川、中國南海北部灣、馬來西亞及阿曼蘇丹國。積極布局鋰礦及氫氧化鋰產線萬噸氫氧化鋰項目以及收購非洲布谷尼鋰礦,布局新能源賽道。2024年,非洲馬里布谷尼鋰礦建設項目重點實施采礦剝離及一期Ngoualana礦坑重介質選礦廠及附屬設施建設工作。2025年,子公司KMUK力爭實現5.5%以上鋰精礦產量13萬噸,銷量12萬噸。
投資建議:我們預計公司2025-2027年公司整體營業收入分別為45.18/54.61/62.93億元,同比增速11.13%/20.86%/15.25%;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64/8.55/9.64億元,同比增速8.12%/11.97%/12.67%。考慮公司資源儲量豐富,“鐵礦石+油氣+新能源”三輪驅動,相較可比公司具備溢價空間,公司2025-2027年PE分別為20.20x/18.04x/16.01x。首次覆蓋,給予“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預期的風險;鐵礦石價格波動的風險;行業競爭加劇的風險:國內外政策不確定性的風險等。
我國連續出臺多項政策,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確立碳排放雙控新機制、《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推動電力系統升級,以及節能降碳專項行動方案等,為能源裝備行業帶來結構性機遇。傳統工業領域的節能改造需求持續釋放,新型儲能、智慧能源等新興市場快速成長。公司憑借能源互聯島系統解決方案的核心競爭力,具備了從中溫到高溫、從小型10MW到大型660MW不同工況要求壓氣儲能核心設備設計制造能力,實現了大中小規模壓氣儲能領域的全覆蓋,有望在工業節能、新能源裝備等領域獲得更大市場份額,實現高質量發展。
2024年能源基礎設施運營業務收入占比達38.65%,近五年復合增長率19.48%,成為核心增長動力。能量轉換設備收入同比增長3.72%,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全球首套300MW壓氣儲能壓縮機組并網成功,海上平臺天然氣壓縮機組打破國外壟斷,硝酸五合一機組、丙烷脫氫軸流壓縮機填補國內空白。同時市場拓展,簽訂國內首套硝酸五合一機組、全球煤制活性炭EPC項目、海外空分壓縮機組等18項里程碑訂單。2024年簽訂某用戶160萬噸/年重劣質油加氫項目,該項目是公司石化領域重要EPC總包項目;簽訂某公司礦熱爐維保項目,是公司目前重要維保項目,已在高端裝備領域實現多項里程碑。
公司2024年研發投入達4.16億元,同比增長50.43%,完成154項研發項目,累計獲得授權專利699件,主導制定國家標準51項。技術成果加速轉化:300MW壓氣儲能機組獲評“能源行業十大科技創新成果”,“復雜高酸TRT裝置”摘得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二等獎。國際化戰略深化,海外收入10.63億元,同比增長8.07%,突破多項重大訂單。品牌價值顯著提升,三度蟬聯“制造業單項冠軍”并入選國務院國資委“中央企新型儲能創新聯合體”。
預測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別為112.17、123.33、136.88億元,EPS分別為0.66、0.73、0.81元,當前股價對應PE分別為13.7、12.4、11.2倍,考慮公司能源互聯島解決方案穩步推進,能源基礎設施運營業務驅動業績增長,研發實力較強,首次覆蓋,給予“買入”投資評級。
有效需求不足風險;市場競爭加劇風險;盈利能力減弱風險;能源結構變革和可持續發展風險;增量市場投資及建設需求減少風險。
北交所信息更新:AIDC高功率驅動芳綸紙需求+募投項目投產,2025H1歸母凈利潤+42%
2025H1公司營收2.37億元(+27.91%),歸母凈利潤0.63億元(+42.28%)
2025H1公司營收2.37億元同比增長27.91%,歸母凈利潤0.63億元同比增長42.28%,扣非歸母凈利潤0.61億元,同比增長55.70%,毛利率40.38%,同比增長2.81pcts。航空蜂窩領域市場銷量增加+變壓器領域需求旺盛,帶來公司業務持續增長,我們上調2025-2027年盈利預測,預計公司2025-2027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40(原1.33)/1.71(原1.64)/2.03(原1.92)億元,對應EPS分別為0.96/1.17/1.39元/股,對應當前股價的PE分別為44.8/36.6/30.9倍,看好公司募投產能釋放帶來業績增長,維持“買入”評級。
從機柜功率來看,根據中國通信工業協會數據中心委員會發布的《中國智算中心(AIDC)產業發展白皮書》數據,通算單機柜平均功率由6~8kW向10~20kW發展,智算單機柜平均功率將由15~20kW向40~60kW演進。因此,面對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加強電力變壓器的技術研發與應用顯得尤為重要,電力變壓器作為電力傳輸路線上不可缺少的一環,不僅能夠通過調整電壓等參數,提高電力質量,降低電力波動和干擾,從而保障AI設備和系統的穩定運行,提升運行效率和性能。根據頭豹研究院數據,在2019-2023年,中國變壓器市場規模由1,806.1億元增長至2,897.9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2.60%;預計2023-2028年,市場規模將由2,897.9億元增長至4,130.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預計達到7.4%。
2025上半年公司募投新型功能紙基材料項目如期投產,噸紙能耗較老產線%,同時新獲授權發明專利7項,拳頭產品“間位芳綸紙”獲評“國家專利密集型產品”,“航空航天蜂窩芯材用芳綸紙”入選“山東省低空領域重點產品名單”。此外,新能源汽車領域持續增長,拳頭產品YT510W增速超40%;并且在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等領域的業務逐漸步入正軌,2025上半年復合材料產品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85.27%。數據中心、特高壓、航空發動機、運載火箭整流罩、醫療方艙等項目帶動高附加值產品占比及盈利能力穩步提升。
事件:2025年7月21日公司公告顯示:為提升公司投資價值,與投資者共享發展成果,增強投資者獲得感,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公司實控人、董事長李紅京提議在符合《公司章程》規定的利潤分配原則、保證公司正常經營和長遠發展的前提下,制定并實施2025年度中期分紅方案,建議以實施權益分派股權登記日登記的總股本扣除公司回購專戶的股份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5.8元(含稅)。具體利潤分配方案由公司結合自身經營情況并報董事會及股東大會審議確定。橫向對比,按照本輪行動方案,對應當前股價,道通科技中期分紅股息率為1.76%,高于當前科創50成分股均值,充分彰顯其對投資者回報的重視。
派息力度達近三年最高,貫徹“提質增效重回報”理念。從每股派息額度來看,2025年中期方案每股派息0.58元,為公司近三年最高水平,充分彰顯公司良好的經營管理狀態和充裕的現金流水平。公司2025上半年業績預告顯示:扣非歸母凈利潤預計4.55-4.85億元,同比增1.66-1.96億元,增速57.32%-67.69%;歸母凈利潤預計4.60-4.90億元,同比增0.73~1.03億元,增速19.00%-26.76%;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及股份支付費用的凈利潤預計4.70-5.08億元,同比增1.81-2.19億元,增速62.51%-75.65%。
AI戰略全面推進,下游增量需求持續釋放。公司推出新一代綜合診斷終端UltraS2與ADAS標定系統,依托“維修大模型”和AIAgents技術賦能,提升產品競爭力與盈利空間,獲客戶高度認可,實現銷售量、價格同步提升;同時,TPMS產品受益于全球汽車后市場的龐大替換需求,WGR數據顯示,2032年該市場收入有望達到303億美元。2025H1,AI數字能源業務市場影響力與盈利能力雙向進階,成長動能持續強化。技術端:推出新一代智能充電解決方案,深化電力電子核心技術布局,發布“數智能源充電大模型”及充電運營、運維、能源管理等系列AIAgents,構建技術護城河;市場端:憑借產品、技術、品牌、全球供應鏈等系統性優勢,在歐洲、美國等主流市場突破能源、交通、停車場運營、酒店公寓等多行業頂級客戶,競爭力躋身全球頭部陣營;結果端:AI數智能源業務第二季度實現盈利,為中長期可持續增長筑牢根基。
美國區域產品漲價,以對沖關稅高企。公司已宣布自5月1日起美國區域數字能源產品將漲價7%到10%,提價幅度有效覆蓋現行基礎關稅負擔及相關成本。隨著公司AI戰略深入推進,更高性能、更高價格的產品抵消關稅影響。
盈利預測:公司積極擁抱AI,加速推進AI技術與應用場景和組織變革深度融合并積極打造增長新賽道,推動業務和業績持續成長。我們預計2025-2027年EPS分別為1.24/1.60/2.05元,對應P/E分別為26.7/20.8/16.2倍。
風險因素:新技術、新領域發展不及預期;市場競爭加劇;行業需求增長不及預期。
公司首次覆蓋:Mini LED高附加值產品放量+越南基地自動化更新擴產增效,公司業績向上的拐點逐步清晰
高附加值產品放量+越南生產基地增效拐點,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兆馳股份是電視ODM與LED產業龍頭,已深度布局LED全產業鏈,并橫向向光通信拓展。公司LED業務產品結構有望持續優化,下游Mini LED高景氣帶動公司高附加值芯片、封裝模組及直顯產品放量。應對關稅沖擊,公司推進越南電視ODM產能爬坡承接北美及其他海外客戶訂單,隨著自動化提效,2026年有望迎來利潤改善的拐點。公司積極拓展光通信領域,為中長期成長打開空間。我們預計2025-2027年公司歸母凈利潤14.5/18.4/21.7億元,對應EPS為0.32/0.41/0.48元,當前股價對應PE為14.5/11.4/9.7倍,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公司LED業務涵蓋芯片、封裝&模組及直顯環節,且均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公司有望以全產業鏈布局獲取COB和Mini LED滲透率快速提升帶來的利潤彈性。(1)LED芯片業務:高毛利的Mini LED芯片出貨占比有望提升;(2)LED封裝&模組業務:Mini LED背光模組站上風口,集團上下游資源復用促進利潤增長;(3)LED直顯業務:深耕COB Mini LED直顯,拓展商用顯示應用市場
電視ODM:推進越南產能爬坡+自動化產線提效,業績或將先降后增(1)客戶端:核心客戶為沃爾瑪系的ONN和Vizio,并推進拓展其他新客戶;在全球電視ODM占比上升,份額向大陸廠商集中的趨勢中有望獲更多訂單。(2)生產端:越南基地產能預計將從500萬臺/年擴至800萬臺以上,足夠覆蓋北美等多個海外市場。隨著越南基地自動化更新,生產效率由低到高,預計電視ODM盈利能力將先降后增,利潤有望在2026年迎拐點。
(1)通過外購加自研切入光通信產業鏈。2024年收購兆馳瑞谷,投資10億布局相關項目,不到一年,光模塊向頭部廠商供貨,BOSA器件出貨量預計達1億顆,光通芯片項目通線年中國光通信市場空間有望達1473億,兆馳有望復制LED成功經驗,以成本優勢與垂直一體化協同成為光通信龍頭。
風險提示:市場競爭加劇風險、關稅政策風險、匯率大幅波動風險、Mini LED滲透率提升不及預期風險
得益于航空航天等產業的發展,國內五軸機床市場迎來成長良機。而公司是國內五軸機床領軍企業,不斷擴建產能滿足訂單增長,未來業績可期。我們看好公司業績持續增長,維持“買進”的投資建議。
五軸機床市場持續升溫,內資市占率超50%:得益于中國航空航天等領域的發展,五軸機床市場規模連續多年保持增長,根據MIR數據,2024年中國五軸機床市場規模達103.5億元,YOY+13.4%,5年CAGR超10%。在設備更新政策等因素刺激下,2025年1-6月中國金屬切削機床累計生產40.0萬臺,YOY+13.5%,而五軸機床作為其中的高端品類,我們估計其市場景氣度依舊。而從競爭格局看,國產替代持續推進,2024年國產五軸機床市占率首次超過了50%(按銷售額)。目前部分內資產品性能已接近海外領先水平,我們預計后續內資市占率將隨著國家政策支持和用戶生態完善而進一步提高。
公司市場地位領先,產能擴建滿足訂單增長:公司是國內五軸機床領軍企業,2024年實現收入6.1億元,YOY+33.9%,其中高端五軸聯動數控機床實現收入5.1億元,YOY+20.7%,據MIR數據,公司五軸機床銷售收入已位列內資廠商第三。從訂單情況看,2024年公司新簽訂單YOY+24%,機床產品獲得市場認可,新簽訂單復購率約41%。得益于在手訂單飽滿,2025Q1公司延續增長勢頭,期間實現收入1.3億元,YOY+29.4%;扣非后歸母凈利潤錄得0.16億元,YOY+48.2%。面對下游的旺盛需求,公司積極擴產,2025Q2銀川和沈陽廠區將陸續投產,預計2025全年公司產能達500-550臺(2024年產能約450臺),遠期產能將達到1100臺左右,充分保障未來收入增長。
盈利預測及投資建議:預計2025-2027年公司實現凈利潤1.6億元、2.1億元、2.8億元,yoy分別為+26%、+30%、+32%,EPS為1.2元、1.6元、2.1元,當前A股價對應PE分別為47倍、36倍、28倍,我們看好公司未來業績增長,對此給予“買進”的投資建議。
風險提示:行業競爭加劇、國產替代不及預期、產能釋放不及預期、制造業景氣回落
公司致力于電連接器及互連系統解決方案。公司致力于提供各種穩定高效的電子、電路連接產品及互連解決方案,尤其是射頻信號傳輸與屏蔽產品,廣泛應用在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智能移動終端產品,燃油車、新能源車智能化連接,車聯網終端、物聯網模組及智能家電等新興產品中。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6.61億元,同比增長48.97%;實現歸母凈利潤6.22億元,同比增長74.73%。最新期,2025Q1公司實現營收11.96億元,同比增長15.02%;實現歸母凈利潤1.23億元,同比下滑23.80%。
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加速進階,助推公司汽車連接器業務實現較快增長。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汽車連接器市場需求量大,隨著我國汽車產能增加及零部件國產替代進程加速,將直接帶動我國汽車連接器的市場規模快速增長;與此同時,汽車電子化水平提升及智能化進程加速,使得連接器已成為不可或缺的汽車零部件,汽車連接器市場需求實現快速增長,尤其射頻、高速以及高壓連接器的市場需求呈現較大增長態勢。公司汽車電子連接器產品主要為射頻類連接器以及高速類連接器,主要類型為射頻類Fakra板端&線端,HDCamera連接器,高速類以太網連接器、HSD板端&線端、車載USB等。憑借在射頻領域設計、制造等方面積累的經驗,公司車載高頻高速連接器產品已導入國內頭部整車廠,并已開始大批量量產交付,業務成熟度較高。未來,公司將在與核心客戶緊密協作進行研發的基礎上,持續強化汽車智能化相關以太網產品的戰略布局,加強智能駕駛方案商以及激光雷達廠商的合作,增強相關高頻、高速類產品的自動化生產能力,擴大產能規模,并提升在L3級別智能駕駛場景下公司產品的技術積累,以不斷提升海內外客戶中的市場份額。
在消費電子領域呈現企穩復蘇態勢的大背景下,消費電子連接器類產品作為公司的優勢項目、具備較大增長空間。隨著消費電子行業海內外需求復蘇,公司手機類及非手機類消費電子業務營業收入同比實現增長。1)手機端來看,公司已進入全球主流智能手機品牌供應鏈,成為小米、歐珀、步步高、三星、榮耀、中興、華為等全球知名智能手機企業的核心供應商;現階段射頻連接器及互連系統產品在手機終端市場份額較為穩定,是公司的優勢產品,在手機行業內有一定知名度,客戶逐漸向手機終端頭部企業集中;2024年,智能手機行業市場銷量呈現企穩復蘇態勢,終端客戶出貨量同比提升,公司此類產品訂單同比也實現較好的增長,整體市場地位份額及毛利水平相對較為穩定。2)非手機端來看,公司電磁兼容件產品主要圍繞市場價格較為有利的客戶及產品,全年毛利水平較上年同期保持穩定,且在消費電子非手機端拓展取得預期的重大進展,實現了大規模量產并向核心大客戶交付;同時,公司積極擴展BTB系列產品品類,得益于國產替代進程推進以及自身手機行業現有渠道資源優勢、近年BTB業務收入規模逐年擴大,并持續強化普通BTB產品在頭部客戶上的布局與導入,為公司后續營收增長打下良好基礎。據公司年報披露,鑒于毫米波手機及AI手機領域對5G毫米波在2025年乃至未來市場的巨大需求,公司預計將在LCP連接線、射頻BTB相關產品及其核心模塊產品上實現營收增長。為此,公司計劃在2025年擴大相關產品產能,并成立BTB事業部,以增強BTB產品在市場競爭中的適應性,進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公司積極拓展產品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應用,為持續性發展奠定良好基礎。隨著AI技術的不斷進步,相關高頻、高速連接器行業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應用預計將呈現出較好的發展態勢,市場空間持續放大,公司計劃積極尋求與上游芯片研發廠商以及整機設計制造廠商的合作,提供高頻、高速類連接器產品及相關組件,以把握行業發展的有利契機。此外,AI數據中心與算力相關的AI服務器數量未來也將迎來爆發式增長高速線束類產品將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同樣是未來AI時代射頻類連接器公司布局的重點;公司將加強與客戶廠商在研發端的協同,拓展國內外數據中心的服務器內部及板端高速連接領域應用,構建未來優質的產品發展梯隊。
投資建議:在汽車產業向電動化、智能化深度轉型的浪潮中,汽車電子化水平正迎來跨越式提升,公司汽車連接器產品、尤其射頻高速以及高壓連接器產品有望景氣持續;同時消費電子復蘇態勢下,公司消費電子連接器產品業務或穩中向好;此外,公司還積極開拓連接器產品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應用,為持續性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我們預計2025-2027年營業總收入分別為59.09億元、73.98億元、90.43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6.8%、25.2%、22.2%;對應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98億元、10.12億元、12.70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8.2%、26.8%、25.5%;對應EPS分別為1.88元、2.38元、2.99元。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汽車電動化及智能化發展趨勢不及預期的風險、新業務開拓不及預期的風險、業績的風險、市場競爭加劇的風險、技術人才流失風險等。
公司主業為汽車零部件及塑料管道的生產及銷售。公司及公司下屬子公司目前主要從事汽車零部件生產及銷售業務、塑料管道系統生產及銷售業務;其中,主導產品包括車身安全結構產品、新能源車電池產品、汽車管路系統等。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8.37億元、同比增長0.72%,實現歸母凈利潤6.55億元、同比增長3.77%;最新期,2025Q1公司實現營收43.39億元、同比增長0.92%,實現歸母凈利潤2.15億元、同比略降2.91%。
公司擁有豐富的優質客戶資源,現階段在手訂單充裕。在汽車零部件領域,公司主要客戶涵蓋國內外主流車企和新能源汽車電池廠商,包括寶馬、奔馳、奧迪、保時捷、TSL、Stellantis、上汽大眾、一汽大眾、比亞迪、長安汽車、奇瑞、長城、廣汽埃安、東風嵐圖、理想汽車、小鵬汽車、蔚來汽車等;而在塑料管道系統領域,公司則主要服務于港華燃氣、華潤燃氣、中國燃氣、新奧燃氣、首創環保、華衍水務、中國水務、北控水務等下游頭部企業。伴隨著與客戶的戰略合作關系持續深化,公司2024年累計新獲訂單510億元,汽車金屬中標項目生命周期產值超350億元,優質客戶定點占比超97%;汽車管路板塊中標項目生命周期產值超150億元。其中,寶馬某項目沖壓產品、某項目熱成型產品成功實現譜系突破;一汽紅旗某項目、國內新能源頭部車企某項目成功填補熱成型雙門環產品譜系空白;公司成功進入小鵬匯天低空飛行項目配套體系;汽車管路在新能源儲能領域新項目訂單量大幅增加;與此同時,市政管道海外市場取得新突破,成功中標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油田注海水主體工程,國際市場進一步拓展。
公司積極圍繞智能化、集成化技術方向布局新業務;其中,傳感器業務入圍工信部揭榜掛帥項目,有望打造業績增長新曲線)智能化技術開發方面,公司作為牽頭方聯合相關單位開展的傳感器業務入圍揭榜掛帥項目,完成了拉壓力傳感器批量樣件送貨和小規模產線布局,六維力傳感器設計任務也在進行中;與相關單位聯合共同開發的流體傳感器完成車規級認證和裝車路試。2)集成化技術方面,電池封裝系統等5個重點轉型升級項目均進入樣件和市場推廣階段,其中汽車熱管理系統完成臺架測試、夏季路試,成功獲得北奔小批量生產訂單;新能源電池BMS及封裝系統完成首臺電池包系統封裝和測試,初步具備了系統設計、封裝產線設計規劃能力;汽車流體控制系統獲得上汽大通認證使用。
投資建議:公司是一家全球化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主導產品涵蓋車身安全結構產品、新能源汽車電池產品、汽車管路系統的同時,近期又積極布局新能源電池管理系統、傳感器、機器人智能關節及機械臂等新業務,為公司持續性發展奠定優良基礎。我們預計2025-2027年營業總收入分別為194.77億元、204.33億元、214.16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3.4%、4.9%、4.8%;對應歸母凈利潤分別為8.14億元、9.24億元、10.28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4.2%、13.5%、11.3%;對應EPS分別為0.67元、0.76元、0.84元。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不及預期的風險、新業務開拓不及預期的風險、業績的風險、市場競爭加劇的風險、國際化經營的風險、金融風險等。
智能點膠解決方案的行業先鋒:公司是一家從事高精度智能點膠設備、點膠閥及其核心部件研發、生產和銷售的技術驅動型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主要產品包括精密螺桿閥、壓電噴射閥、氣動式噴霧閥、柱塞閥在內的全系列、多規格點膠閥產品及轉子、定子等核心部件,并根據客戶需求靈活選配點膠平臺及運動控制系統、多功能輔助裝置,定制化研發、生產智能點膠設備,提供穩定、高效、高精度的智能點膠解決方案。
智能點膠設備市場規模廣闊,智能穿戴產品迭代迅速催生需求:隨著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飛速發展,終端制造產品將在新興需求的帶動下不斷向智能化、集成化、輕量化趨勢發展。下游產品旺盛的市場需求將有效支撐智能點膠設備行業的發展,尤其是智能眼鏡、智能耳機領域迭代迅速,需求旺盛。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2028年全球點膠機行業市場規模預測為106.8億美元,點膠機的市場空間較為廣闊。
1)深耕消費電子行業應用中的點膠先進技術:公司已形成覆蓋“核心部件-設備整機-應用工藝”的全鏈條知識產權體系。未來公司將持續推進高精度點膠閥材料改性、智能視覺定位系統、自動視覺檢測、開發機器人點膠系統等前沿技術研發,鞏固在精密點膠領域的技術領先地位。
2)拓展半導體,新能源等其他行業的先進點膠技術:公司積極推動多元化發展戰略,借助在半導體封裝、光伏組件高粘度密封、光伏、新能源汽車電子、鋰電行業等領域的技術儲備,積極開拓相關應用市場,推動新業務盡快落地見效。
3)收購協同強化競爭優勢:2024年,公司收購點膠耗材領先企業廣東浦森,其核心產品包括各類膠粘劑針筒,應用于光伏、半導體等高成長領域。雙方客戶互補性強,可實現資源雙向導流,優化客戶結構。整合后形成精密設備+專用耗材+工藝方案全鏈條服務,提升客戶黏性,打開高附加值市場。廣東浦森盈利良好,2024年凈利率達35.5%,將顯著提升公司業績,為股東創造更大價值。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我們預計卓兆點膠2025-2027年營業收入達到3.40/3.85/4.36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71.74%/13.24%/13.29%;預計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54/0.63/0.83億元,EPS分別為0.66/0.77/1.01元。按2025年7月21日收盤價,對應2025-2027年PE分別為44.37/38.14/29.20倍。公司作為行業內增速快、創新力強的優質企業,市值尚較低。基于此,我們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對蘋果產業鏈依賴風險、客戶集中度較高的風險、毛利率下滑風險、公司業績波動風險、存貨金額較大風險、收購風險
事件:7月21日,麗珠集團重組抗IL-17A/F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注射液(LZM012)的III期臨床試驗達到主要終點,用于中重度斑塊型銀屑病患者,近期已向CDE遞交上市許可前的溝通交流申請。本次研究的主要終點為第12周時達到銀屑病面積與嚴重程度指數(PASI)100的受試者比例(PASI100應答率),研究結果顯示LZM012非劣效于司庫奇尤單抗且優效于司庫奇尤單抗。
IL-17賽道保持火熱勢頭。目前,海外僅3款IL-17抑制劑獲批上市,分別是諾華的司庫奇尤單抗、禮來的依奇珠單抗和UCB的比奇珠單抗。從2024年銷售額來看,司庫奇尤單抗、依奇珠單抗和比奇珠單抗的銷售額分別為61.4/32.6/6.3億美元。2024年8月,2款國產IL-17單抗獲批NMPA,分別為智翔金泰的賽立奇單抗、恒瑞的夫那奇珠單抗。國產品種申請上市有3款,分別為三生國健的SSGJ-608于2024年11月申報上市,康方生物的古莫奇單抗于2025年1月申報上市,百奧泰的司庫奇尤單抗(生物類似物)于2025年2月申報上市。IL-17A/F雙靶點藥物在研企業數量較少,研發競爭格局較好,全球僅有UCB的比奇珠單抗(2021年歐洲上市,2024年中國上市)、麗珠集團的LZM012(III期臨床)2款產品。
LZM012頭對頭司庫奇優單抗優效。從數據對比上,本次III期臨床對照組為司庫奇尤單抗,主要終點第12周PASI100應答率為49.5%vs40.2%。次要終點第4周PAS I75應答率為65.7%vs50.3%。本次III期臨床數據顯示LZM012起效速度快、安全性良好的特點。
盈利預測。預計2025-2027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2億元、25億元、28億元,我們看好公司業務結構持續優化,在研品種逐步進入收獲階段,業績有望進入加速增長階段。
本周二(7月22日)有一只北交所新股“鼎佳精密”申購,發行價格為11.16元/股、發行市盈率為15.29倍(每股收益按照2024年度經會計師事務所依據中國會計準則審計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除以考慮超額配售選擇權全額行使時本次發行后總股本計算)。
鼎佳精密(920005):公司主要從事消費電子功能性產品及防護性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與銷售,可應用于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一體電腦、服務器、顯示器、AR/VR、智能游戲機等消費電子產品。公司2022-2024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29億元/3.67億元/4.08億元,YOY依次為-15.99%/11.47%/11.18%;實現歸母凈利潤0.54億元/0.52億元/0.60億元,YOY依次為-30.10%/-3.03%/14.63%。根據公司管理層初步預測,公司2025年1-6月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18.62%至26.89%,歸母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增長35.37%至49.62%。
投資亮點:1、公司是筆記本電腦領域防護性產品及防護性產品的重要供應商,擁有良好的客戶基礎;近年來積極進行新客戶、新訂單的拓展,目前成效頗豐。公司深耕消費電子行業,自2003年涉足消費電子行業防護性產品、又于2007年開始生產功能性產品;從下游應用來看,筆記本電腦是公司產品最主要的應用領域,2022年至2024年來自筆記本電腦領域的收入占比穩定在75%以上。憑借多年的技術與市場積累,公司已在上述領域擁有豐富的優質客戶資源;目前,公司第一大客戶仁寶電腦為行業內排名前二的筆記本電腦制造服務商、近三年在公司營收中穩定占五成以上的份額,并與巨騰國際、臺達電子、神基股份、立訊精密、和碩科技、英力股份等知名制造服務商建立了長期業務合作關系,產品最終應用于戴爾、惠普、聯想、華碩、宏基等知名筆記本電腦品牌產品,具有較強的訂單獲取基礎。與此同時,公司新客戶開發成果較為顯著,2023年成為京東方的合格供應商、部分產品已實現批量供貨;2024年被戴爾納入其合格供應商體系、部分戴爾品牌筆記本電腦功能性產品由仁寶電腦指定模式改為戴爾指定模式,并于同年11月開始進入量產階段并進行交貨,該模式的變化或有利于公司產品在戴爾品牌筆記本電腦中同類產品采購份額的提升。此外,為帶動公司在廣東及東南亞領域的業務增長,公司于2023年分別在廣東和越南成立子公司,其中廣東子公司已取得包括深鵬科技、河源精電等多家客戶的訂單;越南鼎佳廠房已于2024年5月正式投產,取得了越南仁寶、越南宏塑等客戶訂單。2、公司積極加強產品在新能源汽車、光電等新應用領域的開拓;2024年,上述領域收入已突破2000萬。公司在保障消費電子產品業務領域的同時,持續加強汽車及新能源領域相關客戶的開發,包括寧德時代、和勝股份、麥格納(太倉)、宜賓縱貫線等客戶;其中,寧德時代于2024年5月與公司子公司昆山鼎佳簽訂《框架采購合同》。根據招股書披露,公司相關產品已應用于動力電池、新能源熱管理系統等汽車領域;2022年至2024年期間,公司在汽車及新能源領域客戶數量由26個增長至98個、年銷售金額由1002.46萬元增長至2230.35萬元,助力公司打造新的業績增長點。
同行業上市公司對比:選取恒銘達、達瑞電子、光大同創、捷邦科技、鴻富瀚為鼎佳精密的可比上市公司;但上述可比公司均為滬深A股,與鼎佳精密在估值基準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可比性或相對有限。從可比公司情況來看,2024年可比公司的平均營業收入為15.77億元,平均PE值為31.04X,平均銷售毛利率為28.33%;相較而言,公司營收規模未及可比公司平均,但毛利率處于同業的中高位區間。
風險提示:已經開啟詢價流程的公司依舊存在因特殊原因無法上市的可能、公司內容主要基于招股書和其他公開資料內容、同行業上市公司選取存在不夠準確的風險、內容數據截選可能存在解讀偏差等。具體上市公司風險在正文內容中展示。
投資要點:公司發布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25年半年度實現營業收入204,500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約79,640萬元,同比增長約64%;預計2025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52,000萬元到54,000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33,723萬元到35,723萬元,同比增長185%到195%。
行業需求與公司產品布局共振,業績持續超預期:根據公司發布的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AIoT市場延續2024年增長態勢,隨著AI技術不斷滲透、應用場景持續拓展,當前國內AIoT百行百業正在蓬勃發展,增長周期潛力廣闊。依托公司在AIoT產品長期戰略布局優勢,因應AI在端側應用發展的需求,公司旗艦產品與次新品帶領AIoT各產品線保持高速增長,特別在汽車、工業控制、機器視覺及各類機器人等重點領域持續擴張,為后續的滲透與成長打下良好基礎。公司預計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約20.45億元,同比增長64%左右;實現凈利潤5.2億元~5.4億元,同比增長185%~195%。公司2025年Q1實現營收約8.85億元,預計2025年Q2實現營收約11.6億元,單季度營收同比增長約64%,預計2025年Q2實現歸母凈利潤中位數約3.21億元,對應的單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約179%,2025年Q2單季度凈利率超過25%。我們認為,在旗艦芯片RK3588帶領下,以RK3588,RK356X,RV11系列為代表的各AIoT算力平臺快速增長,同時疊加下游需求高景氣度,因此帶動了公司營收的快速增長和銷售毛利率的回升,2025年Q1公司單季度銷售毛利率40.95%,相對比2023年Q1產業鏈去庫存背景下的33.44%有了約7.5個百分點的提升;另外,公司營收快速增長但三費相對平穩下所帶來的財務杠桿效應也在快速釋放,公司銷售凈利率水平快速提升,2023年Q1公司銷售凈利率為-5.58%,2025年Q1公司銷售凈利率為23.67%,根據2025年Q2實現歸母凈利潤中位數約3.21億元測算,2025年Q2公司銷售凈利率預計超過25%。
SoC與協處理器并行研發迭代,構建雙軌制平臺:2025年7月17-18日,公司主辦了第九屆開發者大會,大會期間,公司重磅首發端側AI大模型協處理器RK1820/RK1828,RK182X是瑞芯微首次推出的算力協處理器,具備大算力、高帶寬特性,專為端側大模型而生,可根據終端算力需求疊加一個或多個RK182X協處理器。瑞芯微高級副總裁李詩勤先生發表了主題為《瑞芯微未來芯片的發展路徑》的演講,介紹了瑞芯微的研發路徑,堅持“系統、IP、芯片”三者的聯動,IP芯片化、芯片系統化、系統IP化,方案共享和聚合突破,打造有競爭力的芯片。重磅介紹了新一代旗艦芯片RK3688及姐妹片RK3668,下一代協處理器RK1860,以SoC與協處理器并行研發、快速迭代的雙軌制平臺為發展路徑。我們認為,公司旗艦芯片RK3588的成功再次證明了公司的戰略眼光、研發、市場落地等多維度能力,使得公司在國產端側SOC廠商中的頭部地位做實,公司SoC和AI協處理器雙軌制發展是公司因應AI大時代下的快速戰略迭代升級,瞄準AI大時代端側算力的巨大需求,伴隨著產品的快速迭代升級落地,公司具備更大的市場空間。
投資建議:考慮到公司業績持續超預期、財務杠桿持續釋放、新品持續推出快速迭代升級疊加AI大時代對端側算力需求的持續提升,我們將公司2025年、2026年營收預測由前次的40.14億元、51.98億元分別上調至43.22億元、56.13億元,預計2027年公司實現營收70.12億元,將公司2025年、2026年歸母凈利潤由前次的7.82億元、11.48億元分別上調至10.41億元、14.06億元,預計2027年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17.64億元,2025年~2027年對應PE分別為63.8倍、47.3倍、37.7倍,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終端市場發展不及預期的風險、晶圓產能緊張和原材料價格上漲風險、行業競爭加劇帶來的風險、新品導入不及預期風險。
公司近期中標南網項目50,932.63萬元:近期公司收到南方電網供應鏈集團有限公司相關項目的《中標通知書》文件,公司合計中標南方電網公司相關項目50,932.63萬元(含稅),其中包括南方電網公司2025年配網材料第一批框架招標項目(公司中標24,876.30萬元公司中標10kV電力電纜、低壓電力電纜、絕緣架空電纜合計42,832.65萬元)、南方電網公司2025年主網線路材料第一批框架招標項目(公司中標110kV電力電纜8,099.98萬元)。
市場區域結構持續優化:近三年,公司對國家電網及南方電網的營收占比約為65%。2024年公司在南方電網市場實現較快提升,在國家電網市場份額總體鞏固,在浙江省屬地市場恢復性增長,并實現大型央企(國企)市場有所突破。此次南網項目的中標將對公司未來經營業績產生積極的影響,后續公司將在繼續鞏固提升國家電網、擴大南方電網市場的基礎上,深耕地方電力三產市場,持續開拓大型央企(國企)市場,并穩步推進自主外貿市場的開拓,持續優化市場區域結構。
加大研發投入,取得多項產品創新成果: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24年共獲得16項國家專利授權(其中發明專利1項),以及1項軟件著作權,公司參與編制的國家標準《額定電壓66kV(Um=72.5kV)和110kV(Um=126kV)交聯聚乙烯絕緣電力電纜及其附件第2部分:電纜》已正式發布實施。在技術創新方面,公司完成了包括高導電鋁合金交聯聚乙烯電纜在內的15項產品研發工作,以及包括高壓電纜絕緣線芯去氣工藝改進、高壓電纜繞包用半導電緩沖阻水帶的升級在內的36項相關工藝優化任務,并持續推進500kV聚乙烯電纜的試驗。
行業集中度有望提升,公司220kV級電力電纜具備較強競爭力:我國電線電纜行業呈現充分競爭格局,全國前十大廠商的市場份額不足10%。隨著市場秩序整頓的深化,行業內經營、技術領先,質量可靠,有品牌影響力的公司將逐步體現出競爭優。
上一篇:俄羅斯主要核潛基地北莫爾斯克發生爆炸受損狀況不明
下一篇:60歲以上車主可以笑了!這4種電動車不用駕照也能騎不查不扣!
Copyright ? 開云中國科技集團 版權所有 備案號:隴ICP備202100046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