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8052 3247
134 8052 3247
這件衣服背后,是一個家庭最樸素的擔憂:怕親人迷路,怕他們找不到回家的路。 這種擔憂并非個例。根據2020年《中國走失人口白皮書》的數據,全國每年走失人口高
這件衣服背后,是一個家庭最樸素的擔憂:怕親人迷路,怕他們找不到回家的路。
這種擔憂并非個例。根據2020年《中國走失人口白皮書》的數據,全國每年走失人口高達100萬,平均每天約有1370位老人走失。
迷路,很可怕。老人和小孩迷路,就更可怕了——他們講不清自己的位置,也找不著回家的路。
正是這種普遍的焦慮,催生了一個龐大的市場。你會看到各類兒童手表都強調自己的定位功能、可以追溯行動軌跡。在淘寶上,老年人定位器也很容易賣出數千甚至十萬的銷量。
面對這些外形、功能、價格各不相同的設備,一個核心問題擺在了每個家庭面前:到底什么樣的定位器,才最管用?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方式,也是我們最熟悉的一種方式,無論是開車導航還是手機打卡,都離不開它。包括中國的北斗、美國的GPS在內的導航衛星,其實都在做一件很簡單的事:它們在太空中,不斷地向地面廣播自己當前精確的時間。
你的定位設備接收到至少4顆衛星的信號后,通過計算這些信號到達時間的微小差異,就能反推出自己的經度、緯度和海拔高度。
缺點:信號“有點脆”。在民用領域,它的精度最好也只能到米級。一旦進入高樓林立的城市,衛星信號被建筑遮擋和反射,精度會進一步下降到10米開外。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有時在城市里導航會“漂移”的原因。而且,它幾乎無法在室內使用。
當衛星“看不見”我們時,定位器就會啟用備用方案:尋找我們身邊的信號,比如手機基站和Wi-Fi熱點。
服務商的數據庫里,記錄了無數基站和公共Wi-Fi路由器的地理位置。每座基站就像一座燈塔,離它越近,信號越強。
你的設備只要能搜到這些信號,就能根據信號的強弱,大致估算出你離哪個“燈塔”比較近,離哪個比較遠,從而判斷出你所在的大概區域。
優點:完美彌補了衛星定位無法覆蓋室內的短板。只要有手機信號的地方,基站定位(LBS)就能派上用場,適用范圍極廣。
缺點:精度不高。在基站和Wi-Fi密集的市區,精度大概在5到15米。如果到了郊區,附近只有一個基站,那定位誤差可能會擴大到幾百米甚至上千米。
野生動物身上的定位信標,就使用基站和衛星的雙重定位來追蹤軌跡 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
要實現室內的高精度定位,另一個常見的選擇是藍牙。前提是,你得安裝好信標——一些不斷發出藍牙信號的小設備,再把信標的精確坐標發出去。
在博物館或者商店里,藍牙信標可以幫助人們迅速找到自己想看的東西,精度可以達到2米至5米。
但我們不可能指望全世界都鋪滿信標。于是,一個巧妙的構想誕生了:讓每一部手機都成為移動的信標。
這就是蘋果“查找”、華為“星閃”等設備網絡的基本原理 。當一個AirTag或華為Tag被主人標記為“丟失”后,它會持續發出一段加密的藍牙信號。任何一位陌生人,只要他的蘋果或華為設備從旁邊路過,就會像“順手幫忙”一樣,捕捉到這個信號,并將其位置信息匿名上傳到網絡,讓失主可以看到 。
優點:創造性地構建了一個龐大的尋物網絡,解決了藍牙定位范圍小的核心問題。
缺點:它的有效性完全取決于周圍同品牌設備的密集程度。在人煙稀少的地區,效果會大打折扣。而且它的精度依然有限,只能幫你縮小范圍,無法做到精準指向。
綜合使用衛星、基站、Wi-Fi和藍牙,我們通常能把走失的家人定位到一個小區、一棟樓,或者一個商場里。但真正的難題才剛剛開始。
很多人都有過這種令人抓狂的經歷:手機地圖顯示目標就在這個點上,可你來回轉了幾圈,就是找不到人 。對于焦急的家人來說,“最后的五十米”往往比完全不知道位置更折磨人 。
這個時候,就輪到UWB技術登場了。這是目前民用領域解決“最后五十米”難題的最優解。
你可能因為蘋果的AirTag第一次聽說它。它的全稱叫“超寬帶”(Ultra-Wideband),顧名思義,它發出的電磁波頻段非常非常寬,但每次發射的時間很短,理論上可以每2納秒就發射一次。由于在每個頻率上的功率甚至可以比電磁噪音還低,因此很難被監聽,安全性很高。
每個發射電磁波的定位設備,都像是一個瘋狂閃爍的手電。光線閃得越快,測量的精度也就越高。
以AirTag為例,最快可以每8納秒就閃一次,相當于每秒鐘閃1.25億次。當然這只是理論值,一般情況下它的工作頻率會更低一些,省電。
正是憑借這種超高頻率的脈沖信號,搭配上抗干擾能力極強的超寬頻段,UWB才能實現厘米級的定位精度。
如果設備上有兩根天線,它甚至能通過信號到達的先后順序,計算出目標的精確方向。這時你的手機上就不再是一個模糊的光點,而是一個清晰的箭頭,告訴你“往右前方走6米”。
優點: 精度極高,可以達到厘米級,并且能夠指示明確的方向。這讓它在尋找近距離、有遮擋的物品時(比如沙發坐墊下的鑰匙),或者在人群、建筑密集等復雜環境中解決“最后五十米”難題時,效果極佳。同時,搭載UWB的設備(如定位tag)通常體積小、續航長。
理解了背后的技術原理,我們再回過頭來看市面上五花八門的產品,思路就清晰多了。
智能手表/手環:這類產品主要依靠導航衛星、基站和WLAN進行定位。它的最大優勢是方便佩戴,并且可以雙向通話。在家人走失的初期,一通電話往往就能解決大部分問題。但這類設備電量消耗快,續航從一天到一個月不等,一旦沒電關機,就徹底失去了位置信息。
防丟定位掛扣:以蘋果AirTag、三星SmartTag+等為代表。它們的長處在于利用藍牙和同品牌設備組網進行追蹤。更關鍵的是,其中不少型號搭載了UWB技術,能解決“最后五十米”的難題,實現厘米級精度的查找。同時,它們體積小巧,一塊電池能用上一年。缺點則是無法通話,只能單向追蹤。
其他設備:市面上還有定位鞋、定位書包等。這類產品雖然隱蔽,但往往存在不能水洗、充電或更換電池麻煩等問題。至于手機,功能最全,但對不習慣攜帶或可能忘記充電的老人,以及不能帶手機進校園的孩子來說,局限性也很大。
最理想的防丟設備,應該同時具備UWB、衛星、基站、WLAN定位以及“一鍵通話”功能。但很可惜,經過一番市場調研,目前這樣的產品還不存在。
遠程追蹤靠手環:給家人佩戴一個有通話功能的智能手環或手表。當發現聯系不上時,第一時間通過它的定位功能,確定對方所在的大致范圍,例如在哪條街道、哪個公園。
近場尋找用Tag:同時,在老人的口袋、隨身包里,或者孩子的書包夾層里,藏一個支持UWB功能的定位Tag。當你根據手環定位趕到附近,卻找不到人時,它就成了解決最后一百米難題的關鍵。
這個組合,用手環的“主動呼叫”和“遠程定位”負責宏觀追蹤,用Tag的“超長續航”和“UWB精準查找”作為最終保險,形成了一個功能互補的安全閉環。
如果老人或兒童不喜歡在手腕上戴東西,也可以選擇更無感的方式,比如將小巧的定位Tag縫進常穿的外套衣角里,或者使用專門為此設計的定位鞋墊,它在底部預留了放置Tag的凹槽。
需要注意的是,在選購設備時,不要盡信商家的宣傳語。有些定位器在商品詳情頁標注支持UWB,但當你詢問客服“能否實現厘米級定位”時,對方可能會承認“人員定位沒這么準,誤差在5米范圍” 。這實際上就是不支持UWB的普通定位。
總而言之,雖然完美的防丟“神器”尚未出現,但通過理解不同技術的長短,并巧妙地組合利用,我們能為家人構建起一張相當可靠的安全網。
我們都希望,有一天老人再也不需要穿著印有求助電話的T恤出門,孩子再也不會因為走丟就找不到回家的路。在那一天到來之前,一個藏在衣角、戴在腕間的科技小物件,或許就是我們能給予家人最沉默、卻也最可靠的守護。
一邊要求爸媽的定位必須24小時在線,一邊自己的微信常年不回,電話隨緣接聽。建議同款定位器給自己也來一個,至少讓爸媽知道你還在這個城市。
上一篇:孩子們的飛行夢想:最適合兒童的無人機推薦及測評
下一篇:9月起電動車“2扣3禁4罰”啟動執行違規將會被處罰出行需注意
Copyright ? 開云中國科技集團 版權所有 備案號:隴ICP備202100046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