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8052 3247
134 8052 3247
kaiyun官網中國 開云網址東南網7月3日訊(本網記者 翁莉 實習生 廖晨 通訊員 陳浩 林晨鵬)每天清晨上學高峰期,福州市鼓樓第一中心小學門口呈現出一幅
kaiyun官網中國 開云網址東南網7月3日訊(本網記者 翁莉 實習生 廖晨 通訊員 陳浩 林晨鵬)每天清晨上學高峰期,福州市鼓樓第一中心小學門口呈現出一幅井然有序的畫面,騎電動車送學的家長們依次將車輛停靠在校門外專設的非機動車停靠港灣,孩子們則通過一條百米長的 “護學通道”安全便捷地進入校園,“現在電動車有專門的停靠點,孩子上學既安全又省時!” 家長李女士的這番話,道出了眾多家長的共同心聲。
一組硬核數據印證了安全工作的顯著成效,2024 年以來,全省涉小、中(專)學生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同比下降30.9%,學生交通安全提升行動群眾滿意率位居省級為民辦實事項目首位。從9253場交通安全知識進校園到全省4094所中小學校園交通安全設施全覆蓋,福建正用一連串創新舉措,為孩子們鋪就求學平安路。
據了解,2024年我省將學生交通安全提升行動納入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投入專項資金用于完善中小學校園周邊及內部道路交通安全設施,打造20處交通安全教育實踐基地。各地市結合自身實際創新實踐,從交通設施完善到科技賦能管理,從特色宣傳教育到沉浸式體驗學習,福建正著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校園交通安全保障體系,為青少年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在校園周邊交通設施改善方面,福州實施了“微改造”工程,以“小切口”解決“大問題”,精準聚焦165所中小學周邊道路的“堵點”。通過增設安全島、調整信號燈配時等措施,有效緩解了交通擁堵狀況;為84所學校開通上放學專項通行道,并協調14處校園周邊停車場供接送車輛免費停放,大大提升了通行效率。
在福州市鼓樓區第一中心小學,利用校門口行道樹間隔打造港灣式停車區,并配套設置指示標志標線,非機動車停放秩序得到顯著改善。同時,還設置了學生專用通道,在人行道安裝隔離柱樁和限行欄桿,禁止電動自行車駛入,為學生步行安全筑起一道安全屏障。福州市公安交警支隊鼓樓大隊鐵騎鐘建龍告訴記者,在日常執勤中,交警部門與學校保持密切溝通,及時根據校方反饋意見優化交通設施。例如,在紅綠燈轉換時預留緩沖時間,在交通高峰期實施“綠波帶”協調控制,確保道路暢通有序。記者現場觀察到,校門口施劃了醒目的黃色禁停網狀線和學生過街專用通道,接送學生的家長們都自覺遵守“即停即走”的交通規則,校園周邊交通秩序井然有序。
放學時分的泉州實驗中學豐澤附屬小學門口,接送車輛在地面噴繪的紅色“接送通道”標識引導下,有序停靠、即停即走。道路兩側設置的機非隔離護欄,有效杜絕了非機動車隨意穿行的安全隱患。人群中值日的護導老師正微笑著引導學生走出校門。“去年啟用電子警察后,系統自動抓拍闖紅燈、違停、加塞等行為,有效彌補了人工疏導的盲區。我們明顯感覺到上下學時段的交通組織壓力減輕了很多,不用再像以前那樣時刻緊繃神經應對各種交通沖突,可以把更多精力用在引導和服務學生上。”談起如今的變化,老師們紛紛豎起大拇指,為校園周邊交通環境的改善點贊。
執行片區管理的泉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豐澤大隊民警黃志明介紹,為了進一步優化交通,他們對豐海路校門口的交通設施進行了一系列改造。“我們優化了掉頭區與過街空間,實施平面信號控制。對校門口前的中央分隔帶進行改造,縮窄隔離帶寬度,更合理地設置掉頭區,提高了掉頭區的交通安全水平和通過效率。”這些措施的實施,讓校門口的交通秩序得到了顯著提升。
放眼全省,各地通過“一校一策”對首批 2067 所中小學校園周邊道路交通安全設施進行了優化。累計新增交通標志8200余個、隔離設施50.3公里、減速帶5.6公里,施劃交通標線萬余平方米。這些實實在在的改變,讓校園周邊道路變成了“安心路”,家長們切實感受到孩子上下學的便捷與安全。
為了讓學生出行安全管理更加精準高效,全省各地紛紛借助科技手段賦能校園交通安全管理。漳州在全省首創的“為安系統”,能夠在2分鐘內對無證駕駛可疑人員實現快速預警查緝。同時,通過政務信息網建立學生數據網絡交換平臺,自動通報學生交通違法情況。試運行后,已及時對8起交通違法進行了警示教育,有效預防了潛在的交通安全事故。
南平邵武則創新推出校園電動車標志牌“分色管理”模式,為學生電動車發放專屬“身份證”。聯合各校安保辦,通過開展交通法規座談、交通安全知識考試等活動,對學習考試合格的學生發放標識牌,并在畢業時回收,確保校內電動車專人專車專用。此外,還定期梳理交通違法學生信息,抄報市文明辦、教育局及所屬學校。文明辦將學生交通違法情況與文明單位考評掛鉤,并對典型的不文明交通行為進行曝光警示。2024年,共向各校抄報學生不文明交通行為620余起,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
提升學生交通安全意識,是保障學生安全出行的重要一環。莆田推廣的“交警背包”宣傳新模式廣受好評,27個勤務中隊背著裝有宣傳圖文、視頻U盤、互動道具等“七件套”背包,走進校園、社區開展了328場次“背包”宣傳活動。這種新穎的宣傳方式,讓交通安全知識以更生動、更貼近學生的形式傳播開來。
全省新建的20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基地同樣亮點紛呈。記者走進臺江區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實踐基地,其設有青少年體驗區、模擬酒醉駕體驗區等多個功能區,以科技感與趣味性兼具的設備,針對不同出行方式進行講解。負責講解的福州市臺江大隊小橋中隊民警陳浩介紹,針對低齡學生,基地設計“飛行騎(棋)”真人游戲,讓孩子們在玩樂中學會識別信號燈、安全過馬路;對小學高年級及中學學生,則重點普及非機動車交通法規,通過模擬駕駛體驗機強化知識記憶,明確未滿12周歲禁騎單車、未滿16周歲禁騎電動車等規則。一位帶著孩子前來參觀的家長興奮地說:“這個宣教基地太棒了!孩子在這里玩得開心,還學到了很多交通安全知識。以前跟孩子講交通規則,他們可能不太理解,現在通過這種沉浸式體驗,印象深刻多了。”
廈門思明區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基地通過實景還原,讓孩子們仿佛置身于真實的街道場景中,學習如何安全出行;寧德福安市市民交通安全宣教基地則設置了各種趣味實驗,吸引孩子們主動探索交通安全的奧秘。這些基地吸引了眾多學校、家庭預約參觀。孩子們在寓教于樂中輕松掌握交通安全知識與技能,家長們欣喜地看到孩子安全意識得到了顯著提升。
從交通設施的“硬提升”到科技管理、宣傳教育的“軟升級”,福建在中小學校交通安全提升行動中多點開花、協同發力。這些務實創新的舉措,不僅是為民辦實事的生動實踐,更成為守護孩子們平安成長的堅實屏障。未來,福建將持續深化校園交通安全綜合治理,不斷織密織牢校園交通安全防護網絡,讓每一位學子都能在安全的道路上逐夢前行。
上一篇:趕時間的人 權益保障如何跟得上?(人民眼
下一篇:最后一頁
Copyright ? 開云中國科技集團 版權所有 備案號:隴ICP備2021000465號